再生障碍性贫血,简称再障,是由多种原因、多种发病机制导致的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损伤,从而出现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,以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,临床以贫血、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。
冯某某,男性54岁,年8月出现反复头晕、乏力,牙龈出血,医院诊治,诊断为"再生障碍性贫血",给予"环孢素"等治疗后病情好转不明显。年以“间断头晕、全身乏力5年”为医院就诊。经我院血液肿瘤科查血常规:三系减少,重度贫血,血小板是0,住院后立即给予同型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液注射,告病危,并且给予中医保守治疗。经过持续中药治疗后,患者白细胞、血红蛋白、血小板逐渐升高至正常范围,患者诉头晕,乏力消失,食欲增加,生活中无特殊不适,3年余来病情稳定。
该病属于中医学“虚劳”“髓劳”“血证”等范畴,主要表现为气血亏虚、脏腑失和,正如《张氏医通》所载:“人之虚,非气即血,五脏六腑莫能外焉。”脾肾亏虚是该病的基本病理机制,脾主统血,主运化,为后天之本、气血生化之源;肾生骨髓,主藏精,精血同源;肝藏血,主疏泄,调畅气机,肝虚气郁亦可影响脾肾的气化功能,从而加重病情,故临床治疗应以健脾补肾为主,滋阴养肝为辅。大量研究证实,健脾补肾中药能改善造血微环境,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、生长,对缓解再障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作用,所以慢性再障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个优势病种。
编辑丨马蓉娟
审核丨申红娟
供稿丨血液肿瘤科
▼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