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蔻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今日中秋节致我最爱的人传统佳节话传统带
TUhjnbcbe - 2022/4/2 17:42:00
今日中秋节:致我最爱的人!明月寄相思,月缺盼月圆,

中秋佳节至,千里等人来!

有一种美,叫花好月圆,

有一种福,叫家人团圆,

有一种情,叫望月思念,

有一种爱,叫真心祝愿!

中秋节到了,

心里话要说给知心的人听,

甜蜜话要说给最爱的人听,

这些话,我想说给我爱的人听!

致父母

出门在外,最牵挂最担心我们的人就是父母。

我们就是风筝,不管飞到哪里,

都离不开牵着我们的线。

父母在,人生尚有归处,

父母去,人生只剩遗憾。

钱再多有何用?

不如多陪陪父母,

今生和他们的缘分只有一次,

下辈子再也见不到了。

中秋节,祝愿天下所有父母:

身体健康,幸福开心!

致爱人

因为有缘,才相遇,

因为有爱,才相伴。

夫妻是上辈子延续的缘分,

今生能在一起过日子,

就是最好的福分。

虽然也会有磕磕绊绊,争争吵吵,

但是只要互相包容,彼此理解,

就能恩爱幸福的走完一生。

亲爱的,

感谢你一直陪着我,宠着我,护着我,

只要有你在,

日子再苦,也是幸福,

生活再难,也感觉甜!

中秋节,许下心愿,

愿我们白首偕老,恩恩爱爱!

致友人

久未联系的朋友,你们还好吗?

虽然联系少了,

但是你们依然在我心里,

不会忘,不会变,不会不思念!

陪在我身边的朋友,

谢谢你们看尽我的缺点还没离开,

知道我的脾气依然陪伴,

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,

但却像手足一样亲,

希望此生永不分离!

中秋节,

祝认识我和我认识的所有朋友们:

事业步步高升,爱情甜甜蜜蜜!

最后,

感谢亲爱的自己,

坚强生活,认真做事,善良做人,

在人生的路上,

吃得苦,受得罪,永远不后退!

中秋佳节,祝自己:

好好生活,不再纠结!

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今日中秋,祝所有朋友们中秋快乐!阖家幸福、安康!

传统佳节话传统——带您一键解锁传统文化常识考点~

传统文化常识是近几年杭州市中考的必考考点。恰逢传统佳节中秋,小编带您聚焦中考,一键解锁传统文化常识~

聚焦中考

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

3.A

4.A

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:

(1)桑梓。古代,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,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,用“桑梓”代称家乡。

(2)古代的称谓(敬辞谦辞)。

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

3.A

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:对联。

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

3.D

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:对联。

传统文化常识整理

一、年龄称谓

1.襁褓:指未满周岁的婴儿。

2.始龀:刚刚换牙,指七八岁。龀,换牙。

3.垂髻:古代儿童不戴帽子,头发下垂。后以“垂髻”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小孩。

4.总角: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,称总角。后人用“总角”代指童年。

5.豆蔻:指十三四岁的少女。唐代杜牧《赠别》有诗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后以“豆蔻年华”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。

6.及笄: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。及笄指女子至十五岁时,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女子十有五年而笄……”。

7.弱冠:男子二十岁。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,表示已成年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记载:“二十曰弱冠。”

8.而立之年:三十岁。立,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。

9.不惑之年:四十岁。惑,迷感,疑感。

10.知命之年:五十岁。天命,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。

11.耳顺(花甲)之年:六十岁。耳顺,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。

12.古稀:七十岁。

13.*发:用来指老人。

14.耄耋之年:指八十、九十岁。

15.期颐:指一百岁。

二、科举考试

1.乡试年:科举制度,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,叫“乡试”,由秀才去应试。轮到乡试这一年叫“乡试年”。

2.亚元:乡试中举,第一名称“解元”,第二名至第十名称“亚元”。

3.京报连登*甲:科举时代写在喜报上表示祝贺的恭维话,意思是以后还会有会试、殿试连续的捷报。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,叫“三甲”,榜用*纸写,所以称“*甲”。

4.房师:科举时代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,由各房考官推荐卷子给主考官,考中的人称推荐卷子的房考官为“房师”。

5.落第: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。指考试不及格。

6.进学:科举时代,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,考取了叫“进学”,也就是中了秀才。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,考中的为“举人”。

7.殿试: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,皇帝亲临殿廷主持。

8.三元: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“元”,在乡、会、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,被称为“连中三元”。

三、姓名称呼

古人姓名最初由“姓+氏+名”构成,其中“姓定血统,氏别地位”。后逐渐演变为“姓+名”。此外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还有字、号等,有“称己用名,称人以字”的说法。

(1)字:是对“名”的解释或补充,有意义相关性。如:李白字太白,杜甫字子美,王维字摩诘,杜牧字牧之,李商隐字义山,辛弃疾字幼安。

(2)号:

①别号:即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以居住地或室名为自己取的别称。如:李白号青莲居士,杜甫号少陵野老,苏轼号东坡居士,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等。别号中常见的“居士”“山人”等表明鄙视功名利禄的志趣。也有人以号明志,如:周敦颐号濂溪先生,诸葛亮号卧龙,李清照号易安居士,欧阳修号六一居士,陶渊明号五柳先生。

②尊号:即死后门人、后人对其的称呼。如: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,称诸葛亮为诸葛武侯。

③谥号:即死后由皇帝颁发的荣称。如:称范仲淹为文正,称岳飞为武穆,称欧阳修为文忠。

古人其他称呼方式:

(1)称籍贯——以出生地命名。如: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中孟浩然称“孟襄阳”。《马说》的作者韩愈,自谓郡望昌黎,世称“韩昌黎”。

(2)称官名——以官名来命名。如: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中王勃称姓杜的朋友为"杜少府"。

(3)称官地——以做官的地方来命名。如“闻道龙标过五溪”中“龙标”指王昌龄,它本是唐代一个县名。

四、二十四节气

五、对联文化

对联:又称对偶、门对、春贴、春联、对子、桃符、楹联(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)等,是一种对偶文学。

1.字数相等,词性相同。

对联不仅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,若联中有词组或分句,其字数也要求一样。一般来说,对联以五至十字居多,七字最为常见,并且都是写到楹柱上或门两旁的。不仅如此,对联对词性也有要求,相对出现,位置相同,也就是“虚对虚,实对实”。具体来说,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,副词对副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,数量词对数量词,并且相对的词语必须在同一位置上。

2.音调和谐,平仄相合。

音调也叫声调,是用来区别汉语音节的。古代将音调分为“平、上、去、入”四声,做对联时讲究音调搭配,读起来朗朗上口,于是将声调分为平仄两种。平声字为“平、上”,“去、入”字为“仄”。做对时讲究“仄起平落”,就是上联尾字用仄声,下联尾字用平声。另外,对联中的其他字也论平仄,即为“工对”。上下联同位的字必须“平对仄”或“仄对平”。比如: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它的声调顺序是“仄平平仄仄,平仄仄平平”。

1.平仄方法区分: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,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(下声),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(平声)。

2.张贴方法区分: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,下联在左侧,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。

3.含义方法区分: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,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,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。另外,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,因是上联,果是下联。

4.时间关系区分:旧时在前面是上联,新时在后面是下联,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,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/迎新春之类的。

5.范围大小区分: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,范围大的是下联,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。

六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

1.春节

时间:农历正月初一。习俗:贴门神、贴春联、接灶、贴福祈福、吃年夜饭、守岁、放爆竹、接神、祭祖等。
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(王安石《元日》)

2.元宵节

时间:农历正月十五。习俗:赏花、吃元宵、踩高跷、猜灯谜等。

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*昏后。(欧阳修《生查子?元夕》)

3.春社日

时间:农历二月初一。习俗:古代祭灶节、民间又称“小年”。

4.花朝节

时间:旧时农历二月十二日,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。

5.寒食节

时间:清明节前一或二日。习俗:节日里严禁烟火,只能吃冷食。传说此习俗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。

6.清明节

时间:公历四月五日左右。清明节既是节日又是节气。习俗:扫墓、踏青、荡秋千、放风筝、插柳等。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(杜牧《清明》)

7.端午节

时间:农历五月初五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,一般认为,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。习俗:吃粽子,赛龙舟,喝雄*酒,挂蒿草、艾叶和菖蒲,斗百草,驱“五毒”等。

8.七夕节

时间:农历七月初七。习俗:穿针乞巧。

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(杜牧《秋夕》)

9.中秋节

时间:农历八月十五,又称团圆节。习俗: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、赏桂花等。
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(苏轼《水调歌头》)

10.重阳节

时间:农历九月初九。习俗:登高、插茱萸、赏菊等。

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(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)

11.冬至

我国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民间历来十分重视,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。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,南方有吃长线面的风俗。

12.腊八节

时间:农历腊月初八(十二月初八)。习俗:喝腊八粥。

13.祭灶

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祭灶节,民间又称“小年”。

七、古代的称谓

(一)谦称

(1)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,常用“家”“舍”等谦辞。

例:

元方曰:君与家君期日中。家君:对人称自己的父亲。——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

(2)古代帝王的自谦辞有孤(小国之君)、寡(少德之人)。

例:

权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"孤:古时王侯的自称。——《孙权劝学》

(3)臣,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。

例:

臣本布衣。——《出师表》

(4)读书人的自谦辞有“小生、晚生”等,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;如果自谦为“不才、不佞、不肖”,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。

例:

范进道:晚生久仰老先生。晚生: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。——《范进中举》

(5)其他自谦辞有: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,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。

例:

在下倒有一个主意。在下:对自己的谦称。——《范进中举》

我小老这一双眼睛,却是认得人的。我小老: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。——《范进中举》

(二)尊称(敬称)

(1)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“令、尊、贤”等。

例:

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?“尊君:对别人父亲的尊称。——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

(2)对帝王的敬称有“万岁、圣上、天子、陛下”等。

例:

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——《木兰诗》

愿陛下亲之信之。——《出师表》(3)君对臣或对朋友的爱称是爱卿或卿。

例:

权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”——《孙权劝学》

(4)称谓前面加“先”,表示已死,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,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,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。

例:

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。——《出师表》

(5)称谓前加“太”或“大”表示再长一辈。

例:

大兄何见事之晚乎?——《孙权劝学》

(6)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“君子、公、相公、足下、夫子、先生”等。

例:

莫说相公痴,更有痴似相公者!相公:旧时对士人的尊称。——《湖心亭看雪》

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?—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(7)称年老的人为“丈、丈人”。(8)对有世交的人的敬称。如:世先生、世兄弟。

例:

世先生同在桑梓,一向有失亲近。——《范进中举》

(9)用于称别人的事物。如“高见、高论、高寿、高邻”等。

例:

高邻,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。(高邻:对邻居的尊称)。——《范进中举》

八、我国古代纪年法

1.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

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: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惠文王十六年,廉颇为赵将。”《曹刿论战》中“十年春”。

2.年号纪年法

年号纪年法: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。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,并以年号纪年。如《岳阳楼记》“庆历四年春”。

3.干支纪年法

干支纪年法:如《水调歌头》中“丙辰中秋”中的“丙辰";近代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,如“甲午战争”“戊戌变法”“庚子赔款”“辛丑条约”“辛亥革命”。

4.年号干支兼用法

年号干支兼用法: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,干支列后。如《核舟记》“天启壬戌秋日”,“天启”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,“壬戌”是干支纪年。

九、古代的计量单位

1.计时单位1天=12时辰1个时辰=2个小时=8刻1刻约15分钟一炷香约30分钟一盏茶约15分钟。2.货币单位1两*金=24两白银=文铜钱=2吊钱3.长度单位①寸:古代十分为一寸。②咫:古代称八寸为咫。③尺:古代十寸为一尺,周时约合现在的23.1厘米,比现在的尺短。④跬:古代半步为跬。⑤墨:古代以五尺为一墨。⑥寻:古代以八尺为一寻。⑦仞:周代以八尺为一仞,汉代以七尺为一刃。⑧丈:古代以十尺为一丈。⑨引:古代以十丈为一引。⑩舍:古代行*以三十里为一舍。成语“退避三舍”就是追兵九十里。4.体积单位1石=10斗1斗=10升1升=10合(发音同“各”)5.重量单位

钧:三十斤是一钧;四钧(即一百二十斤)为一石;十圭重一铢,二十四铢重一两,十六两重一斤,十钱重一斤。

十、礼仪习俗

(1)古代行礼方式

①稽首:古代的拜礼,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。

②顿首:古代的拜礼,俗称“叩头”,书简表奏用语,表示致敬,常用于结尾。

③作揖:传统行礼的一种形式,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礼节,两手抱拳前推,身子略弯,表示向人敬礼,适用于见面道别、祝福等场合。

(2)礼仪称谓

(3)礼仪用词

十一、官员的升迁降职

(1)升迁常用词语:擢、迁、拔、晋、封、陟。

如:陟罚臧否。《出师表》(九下)

(2)降职常用词语:谪、左迁、左降、贬、放等。

如: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中“左迁”指降职。(七上)/“宣室求贤访逐臣”中“逐臣”指被贬谪的大臣。《贾生》(七下)/“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”中“谪守”指因罪贬谪流放,出任外官。《岳阳楼记》(九上)/“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”中“迁客”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,“迁”指贬谪、降职。《岳阳楼记》(九上)

(3)罢官常用词语:黜、罢、免。

(4)授予选拔官员常用词语:征、辟、荐、拜、举。

如:傅说举于版筑之间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(八上)

(5)调官常用词语:“去”,去职,被调离。

如: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。《岳阳楼记》(九上)

十二、汉字书法

(1)汉字的起源与发展: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,我国最早的文字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。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汉字经历了七个阶段:甲骨文——金文——篆书——隶书——草书——楷书——行书。

(2)汉字的造字法

汉字有六种构成方式,即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这四种,转注、假借一般指用字法。

象形:指用线条来描画实物形状。

指事:是说字由象征性的符号构成。

会意:指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。

形声:指字的“形”和“声”两部分合成,形旁和字的意义有关,声旁和字的读音有关。

免责声明: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,内容仅供学习、交流之用,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。文章综合来源网络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,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后台联系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1
查看完整版本: 今日中秋节致我最爱的人传统佳节话传统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