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部分人对于养生的误解很大,以为“补”就是养生,因此不论是传统的人参、鹿茸,还是钙、铁、锌、硒等营养元素通通往吃个遍,其实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,笔者在之前提出过,养生四个字最重要,这四个字是“内、外、动、静”。
而这四个字的含义很深奥,“内”主要是调整内在的脏腑、经络等,增强自身;“外”是尽量避免外部的“外邪”伤害自身,不仅包括容易让人生病的东西,还有防火、防灾等避免危险的事情;“动”是说的是适量而有度的运动;“静”就是调整自身的心态,虽说不能做到处事不惊,但也尽量避免大喜大悲。
能很好地理解这四个字才是养生的根本,而在厨房中就有一物,它兼顾了“内”与“外”两个养生诀窍,它就是很多人不以为然的生姜,但是李时珍曾提出生姜可以“御百邪”,养生在“内”可以温脾胃、散风寒,在“外”可以应急用于解多种毒素,尤其是误食草药或者饮食中毒。
生姜入药的历史比较悠久,在《神农本草经》就有记载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生姜“能强御百邪,解食野禽中毒”、“生用发散,熟用和中”,其中“和中”的意思就是调理脾胃;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元素提出生姜“益脾胃,散风寒”。
生姜的品种不必多说,大家都了解,在这里主要说一下大家都关心的几个问题。用生姜养生有别于干姜,两者之间看似是同一物但养生之功不同,不能混淆;正统教学的书上说生姜以“块大、质嫩”的为佳,也有人说以老姜为佳,其实区别在于老姜发散力风寒之力更强,根据需要各自有不同的最佳选择。
此外有人说生姜皮属寒凉,用时需要去皮,其实这句话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说的,原话是“留皮则冷,去皮则热”,但是紧接着下一句才是重点,这句话是“留皮则行表而去热,去皮则守中热存也”。由此可见养生用生姜如果去皮则“太热”,容易“内热积聚”,因此不建议去皮。
生姜入药被称作“呕家圣药”,对于突然呕吐的人,古籍记载“嚼生姜两三片可止”。这可以说是生姜的药用价值中的一种,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指导才能“对证”,而生姜的养生作用可以分为4类。
1.生姜养生预防感冒。
俗话说“不可百日无姜”,生姜是发散风寒的常用药材,也是预防感冒的常用养生之物,李时珍说它“去邪防恶”就是说的它祛除风寒之气的预防作用。在古籍记载中有两种方法,一种是用生姜、紫苏、菊花涂抹在鼻孔周围或者鼻翼两侧;另一种是比较常用的,就是几片生姜与适量红糖泡水喝。
2.生姜养生温脾胃。
生姜被称作“呕家圣药”,最适宜的就是胃寒而呕吐的人,如果与白豆蔻搭档则更佳;如果与藿香搭档可用于夏季伤暑呕吐;与*连搭档可用于湿热呕吐。但生姜最擅长的还是温脾胃,古籍《类证本草》就记载“生姜去湿,温中益脾胃,脾胃之气温和、健运,则湿气自去也”。
对于饮食生冷而脾胃寒气重的人可用生姜与大枣养生;如果是脾胃虚弱而寒气重的人可用生姜、人参、白术养生;如果是阳气弱而湿寒之气充盛的人,可用生姜与高良姜、胡椒等养生;如果脾胃寒气重,古籍中还有生姜、*参、白芍的搭配方式。
3.生姜养生散风寒、温肺。
生姜养生可以“温肺化饮”,很多人只知道生姜温脾胃却不知道它“温肺、化痰、散风寒”之功,其主要的机理是“脾胃是生痰之源、肺是储痰之气”,温脾胃则遏制住“生痰之源”,生姜还发散风寒,因此养生有利于肺脏。
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中记载生姜汁与蜂蜜养生可以调养长年的咳而不止;除此之外还有生姜与甘草、人参、大枣一同搭配养益肺脏的方法;值得注意的是,生姜与半夏是很好的搭档,古籍中多有记载,但是半夏有毒,不建议养生用。
4.生姜可应急用于解毒。
在历代的本草类书籍中均有生姜解半夏、天南星等药材之毒,也解野禽、菌蕈之毒,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“诸药毒、食竹鸡、鹧鸪之毒”可用生姜汁解毒;孙思邈也记录下吃鱼蟹中毒可用生姜、紫苏叶、甘草等。
但用生姜养生必须明白一件事情,那就是生姜的弊端,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“食姜久,积热患目,多食兼酒,立发甚速”,由此可见生姜不能吃太多,尤其是喝酒时不要过多吃姜。除此之外,生姜辛热而助火,虽然能祛寒气,但也有助于“火邪”、“热邪”,所以热盛的人和阴虚的人最好不要吃。
生姜是常见的食材,也是很好的养生之物,俗话说“早上吃姜赛人参”,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适宜多吃生姜,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利弊,只有了解生姜才能合理地用它养生,如果你感觉本文对你有用,请给予支持,笔者以后还继续努力创作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