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成语,了解中国传统文化,增长知识,开阔视野。我是陋室求真,欢迎与大家见面。
成语:髦耋之年:读音为màodiézhīnián。髦:指八九十岁的年纪,泛指年老。耋:指七八十岁的年纪,泛指老年。髦耋之年指八九十岁,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。出自曹操《对酒歌》:“耄耋皆得以寿终,恩泽广及草木昆虫。”
“髦耋之年”是一个代称年龄的成语,在我们读书学习的过程中,经常会碰到一些代称年龄的词语或成语,比如,豆蔻、及笄、弱冠、垂髫、*口、*发垂髫等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
年龄别称的知识。
年岁别称:
1,婴儿:人初生。婴儿是指小于1周岁的儿童,婴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。
2,襁褓:周岁以下。襁褓[qiǎngbǎo]是一个汉语词语,襁: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子;褓:包裹婴儿的被子。襁褓意思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,借指指婴幼儿。出自《列子·天瑞》:人生有不见日月,不免襁褓者,吾既已行年
3,孩提:2至3岁。“孩提”是什么意思呢?本词中的“孩”不是后来孩子之意,而是“咳”的古字,《说文解字》:“孩,古文咳从子。”小儿笑貌,就是小孩的咳咳笑声;“提”的本义是“抓住小孩的两腋将其向上抱起”这个动作。颜师古注曰:“婴儿始孩(婴儿刚会笑),人所提挈,故曰孩提也。”由这段话可知,“孩提”就是婴儿开始会笑了,身体也结实点了,大人可以从两腋抓住向上抱起来。
4,垂髫:童年。髫:古代指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头发。古时儿童不束发,头发下垂,因以“垂髫”指儿童。语出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*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”。
5,髫年:女孩七岁。
6,龆年:男孩八岁。龆:儿童换牙。
7,*口:十岁以下。*口,典故名,典出《淮南子》卷十三《氾论训》。本指雏鸟的嘴,借指儿童;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*,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*,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*。后来,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“*口”。
8,舞勺:男孩十三至十五岁。舞勺[wǔsháo]: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。出处《礼记.内则》: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。成童舞象学射御。舞勺多指13-15岁的男孩。
9,舞象:男孩十五至二十岁。舞象[wǔxiàng]:是指男子的15-20岁,又是成童的代名词,原本是古武舞名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成童,舞象,学射御。”《疏》曰:“成童,谓十五以上;舞象,谓舞武也。熊氏云:‘谓用干戈之小舞也。’”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。
10,豆蔻:女孩十三岁。豆蔻也比喻少女。出自杜牧《赠别》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
11,及笄:女孩十五岁。古时称女孩年在十五岁为“及笄”,也称“笄年”、“结发”。笄是发簪,及笄就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。《礼记·内则》“女子……十有五年而笄”,则及笄亦指出嫁的年龄。
12,弱冠:男子二十岁。男子20岁称弱冠。这时行冠礼,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,以示成年,但体犹未壮,还比较年少,故称“弱”。冠,帽子,指代成年。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,不能用于女子。
13,而立:三十岁。而立:指年至三十,学有成就。语出《论语·为*》“三十而立”。以后称30岁为“而立之年”。
14,不惑:四十岁。不惑: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。出自《论语·为*》“四十而不惑”。以后用“不惑”作40岁的代称。
15,知天命:五十岁。“知天命”不是听天由命、无所作为,而是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,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。所以,“五十而知天命”,是说五十岁之后,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,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。五十之前,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,而五十之后,虽然仍是“发愤忘食”、“乐以忘忧”,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。
16,花甲、耳顺:六十岁。六十花甲——60在阴历来算,已经天干地支一个轮回了,要认老了。六十耳顺——个人的修行成熟,没有不顺耳之事。按照现代人的观点,是指:清楚看明白各人观点不同、欲望不同、处境不同、心态、情绪等的不同,言语表态等等都能够释然,容纳了,但不等于接受了。耳顺,而没有写心顺!
17,古稀:七十岁。古稀,称人年七十。诗人杜甫《曲江二首》诗,:“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
18,仗朝:八十岁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八十杖於朝。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。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。
19,髦耋:八十至九十岁。耄,年纪约八、九十岁。耋,年纪为七十岁。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。
20,鲐背:九十岁。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。《尔雅释诂》“鲐背,寿也。”老年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。
21,期颐:一百岁。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。期,是期待;颐,是供养。期颐意思是百岁老人起居不能自理,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。人生以百年为期,所以称“百岁”为期颐。
22,花甲重开:一百二十岁。
23,古稀双庆:一百四十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