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的审美,讲究的是“赋比兴”,是意在言外,因此往往习惯用典故、借喻等手法,不太容易看懂,比如李商隐的无题诗,历来就有“诗家总爱西昆好,独恨无人作郑笺”的评价。
但有一些诗词,不一定用典故,却往往自带背景故事,甚至故事比诗词更动人。下面试着盘点一二:
二子乘舟
二子乘舟,泛泛其景。
愿言思子,中心养养!
二子乘舟,泛泛其逝。
愿言思子,不瑕有害?
提到诗歌背景故事,首推诗经中的《邶风·二子乘舟》最为曲折动人。
表面上,只是说有两位翩翩公子乘舟远去,送行的人很是不舍,祝福他们此去安康。
很是平和喜乐的诗歌,背后的故事却惊心动魄,极致地反映了人性中的恶与善。
这两位公子是春秋时期卫宣公的两位儿子,公子伋和公子寿,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。
公子伋是太子,而公子寿的母亲宣姜,本是宣公为公子伋礼聘的妻子,后来宣公贪恋其美貌,霸占了宣姜,生下了公子寿和公子朔。
待公子寿日渐长大后,宣姜想夺取太子位,除去自己的前未婚夫,而宣公出于恼羞的心理,设计了一个陷阱。
他派公子伋出使,携带白色牛尾的节杖,然后又派出杀手伪装成强盗,见白色牛尾就杀。
这个阴谋被公子寿探听到了,按理来说,公子伋死后,他将顺理成章成为太子,是最大受益人。
但他的第一反应却是急忙去通知公子寿,公子伋实在不能相信世上居然有这样的父亲,可能也是哀莫大于心死,仍坚持出使。
公子寿无法可想,于是以践行的名义,灌醉了公子伋,留下字条让他逃命,自己拿上白色牛尾赴死。
等到公子伋醒来,公子寿的船已经走远了,他急忙上船去追,但等追上,公子寿已经被杀。
公子伋悲痛欲绝,主动向在场的杀手表明身份,并怒斥他们杀错了人,慷慨赴死。
两位无暇的公子,手足的兄弟,就这样死在了贪婪、残暴的阴谋下,卫国人民万分惋惜,于是以隐晦曲折的民歌,表达追思,并怒斥卫宣公和宣姜的无耻。
*台瓜辞
种瓜*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
一摘使瓜好,再摘使瓜稀。
三摘犹自可,摘绝抱蔓归。
一说起骨肉相残,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曹植的《七步诗》,但从结局来看,这一首《*台瓜辞》凄凉得多,从用词来看,也哀婉得多。
这首诗来自唐代章怀太子李贤,作为大唐帝国的法定继承人,他本该有个光辉灿烂的前程,可惜他的母亲叫武则天。
母子本该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人,可一心称帝的武则天,早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*治动物,一切以*治利益为先。
她先杀了她和高宗的嫡长子李弘,至于其他后妃所生的庶子,更是毫不留情,然后又立孝顺听话的李贤为太子。
结果聪明公允的李贤一当上太子,便成为了武则天称帝的阻碍,于是她又动了杀心。
明知必死,李贤却无法反抗,因为他的敌人是他的亲生母亲,只好写了这首诗,以摘瓜比喻母子相残,期望打动武则天。
后人评价该诗“伤心刺骨”,“闻之无不恻然动心”。可惜,武则天却是例外,仍旧一步步逼迫李贤自杀。
也不知道武则天晚年选继承人的时候,会不会怀念她最优秀的两个儿子。
叹花
自是寻春去校迟,不须惆怅怨芳时。
狂风落尽深红色,绿叶成阴子满枝。
这首诗来自杜牧,是在他任湖州刺史时所作。
表面看,这是一首很有格调的惜春之作,告诉叹花惜春之人,无须惆怅,虽然花已落尽,但有绿叶成荫,果实满枝头。但实际上这是多情的小杜在以花喻人。
传说杜牧任职监察御史期间,来到湖州公干,闲暇时候饮宴,看中了一位歌女,歌女正是豆蔻年华,完全契合小杜“豆蔻梢头二月初”的审美。
他向歌女的母亲求娶,歌女母亲不忍心让女儿远嫁长安。于是杜牧和她约定,十年之内,来到湖州任职,让少女等他十年。
母女二人深为杜牧的绝世才华和宰相公子的风度折服,答应了这一要求。
于是后来已为吏部员外郎的杜牧,屡次上书朝廷要求赴湖州任职,朝廷一直不许,后来他连上三折,终于如愿以偿。
可等他来到湖州寻访佳人,已经过去了十三年,少女一直等了他十年,约定时间到了之后,已成大龄剩女的佳人还是嫁人了。
杜牧找到她的时候,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。
虽然惆怅,但自己失约在先,况且人家也过得很幸福,于是杜牧写下了这首《叹花》自遣。
红叶题诗
一入深宫里,年年不见春。
聊题一片叶,寄与有情人。
中唐诗人顾况在洛阳时,在上阳宫旁游玩。看到流水从宫墙内飘来一片红叶,原来是落寞宫女的漂流瓶。叶上即是这首诗。
浪漫多情的顾况于是来到流水的上游,也题了一首诗在红叶上,流入宫墙:
花落深宫莺亦悲,上阳宫女断肠时。
帝城不禁东流水,叶上题诗欲寄谁。
顾况也不可能一直等着回音,于是回家了。
结果十余日后,又有人在上阳宫的御沟旁捡到一片红叶,上有题诗。
听说过顾况事迹的友人拿给他看,诗曰:
一叶题诗出禁城,谁人酬和独含情。
自嗟不及波中叶,荡漾乘春取次行。
但由于上阳宫中宫女名义上都是皇帝的禁脔,这段含情脉脉的笔墨之交多半无疾而终。
后人甚是惋惜,于是小说家编了若干才子佳人的美满大团圆结局,聊以慰藉。
章台柳
章台柳,章台柳,昔日青青今在否。
纵使长条似旧垂,也应攀折他人手。
这阙《章台柳》来自唐代天宝年间诗人韩翃,作于安史之乱后。
章台作为长安妓馆的别称,天宝年间极为繁华。但经历了安史之乱后,长安残破,朝廷还借兵回纥,于是长安城里蕃兵横行。
乍一看,这首诗是叹息章台繁华不再,长安城换了主人。但实际上,这是一则寻人启事。
原来,韩翃的妻子柳氏,原是长安名妓,后嫁给韩翃。原本夫妻二人生活很幸福,结果在安史之乱中失散了。
乱平后,韩翃遍访长安,寻找柳氏消息。还专门写了这阙《章台柳》,让仆人拿着钱在市井中推广传唱。
皇天不负有心人,柳氏终于听到了这阙词,但她已被回纥将*霸占,无奈之下,回复了一阙词:
杨柳枝,芳菲节,可恨年年赠离别。
一叶随风忽报秋,纵使君来岂堪折。
当时朝廷有求于回纥,韩翃实在无法可想,苦闷不已。
他的朋友许俊听说了,瞅准蕃将出门后,直接打马飞奔至蕃将府邸,谎称将*晕倒,诓出了柳氏,给她看了韩翃的信,然后把小两口直接送到了平卢节度使侯希逸的大营(韩翃是侯希逸的幕僚),然后上奏皇帝裁决,小两口这才团圆。
沈园
城上斜阳画角哀,沈园非复旧池台。
伤心桥下春波绿,曾是惊鸿照影来。
唐婉是陆游一生的痛,她们之间的故事也广为流传。
二十岁成婚的表兄妹,因为陆游母亲的不喜,只共同生活了三年,就被迫和离。貌似主要原因是,母亲觉得陆游沉浸在二人世界中,消磨了建功立业、光复中原的斗志。
后来三十一岁时,陆游在沈园游玩,偶遇已嫁作他人妇的唐婉,寒暄之后离去。
郁结于心的陆游,在沈园墙上题了那阙著名的《钗头凤》“红酥手,*藤酒,满园春色宫墙柳”。唐婉看到了,伤心不已,同样和了一阙《钗头凤》“世情薄,人情恶,雨送*昏花易落”,此后不久就郁郁而终,陆游更是深为愧疚悔恨。
一直等到陆游七十五岁了,北伐功业遥遥无期,投闲置散,重游沈园,暮年的放翁仍为爱人的离别和早逝耿耿于怀。
这一首沈园,实际上是对三十一岁时二人沈园重遇的追忆。
他早就不奢望二人能破镜重圆了,也不再徒劳追忆二人新婚的甜蜜时光,只是哀叹沈园不复旧时模样,他多希望能再看见她临花照水的身影,就算那个时候她已经是别人的妻子,但至少她仍安康。
诗词之美,除了语言之美、音韵之美、境界之美,其中真挚的感情、生活经历的浓缩,更是必不可少。
你还知道哪些自带背景故事的诗词?
欢迎留言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