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给大家聊一聊宋代陈直《养老奉亲书》中的豆蔻散,我常用这个方子煮茶饮用,调理脾胃功能。
功效:温中散寒,理气消食。
治疗:脾胃虚寒,中焦食滞导致的腹胀腹泻、腹部冷痛、不思饮食、频繁嗳气、易疲乏。
药物组成:草豆蔻、炒麦芽、炒神曲、苦杏仁、炙甘草、干姜。
使用方法:原文记载豆蔻散“上为末。每服一钱。如茶点之,不计时候服”。豆蔻散在使用时用的是宋代时候的煮茶法,将上述药物混合捣碎为末,药末不需一次用完,根据茶壶大小取适量药末于壶中,加水煮沸10分钟左右,去渣倒出饮用。
我们从原书中记载的豆蔻散“如茶点之,不拘时候服”的煎煮方法可以感受到,豆蔻散的使用不像是一副药,反而更像一种“保健饮品”,像喝茶一样,得空则煎煮饮用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夏天来临,天气炎热,在空调房里快乐地吃了半个大西瓜,不久后就开始腹痛腹泻;冬天在雪地里吃冰棍、吃冻梨,反而没有腹痛泄泻。
这看似很没有道理,却蕴含着中医的理论。
夏天温度高,汗出,人体腠理打开,阳气充盛于外,内里阳气则较为虚弱,若此时我们还过食寒凉之物如冷饮、水果等,则更伤害了体内本就稀少的阳气,首当其冲的就是脾胃的阳气。
脾胃阳气正常时,温化水饮、腐熟水谷,帮助人体完成营养吸收、物质代谢的过程;
若脾胃阳气不足了,我们吃进去的食物、喝进去的水就像放进了冰箱,无法腐熟运化,体内则会产生食滞、痰湿。
这也是为什么俗话说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,冬天阳气内敛,饮食多肥甘厚味,易生内热,所以服用甘寒下气的萝卜;夏天阳气在外,脾胃易失于温养,故服用温里散寒的生姜。
中焦若是被未消化的水谷、痰湿所阻滞,则会感觉腹胀、不思饮食。脾胃运转不利,中焦气滞,气机就像一个沙漏中间被堵住了。
气体上下不利,该向下的气不能往下,反而上逆,反映在症状上则是饭后嗳气增加,嗳气有食物的酸腐味。
脾胃阳虚,脾气不升,加之滞留的水饮游走肠间,则会导致腹部冷痛,下利稀溏。
脾胃虚寒反映在舌上可为舌头颜色暗淡,边有齿痕;痰湿、食滞反映在舌上则会表现出舌苔厚腻,若内里化热了还会有舌苔*厚的表现。
豆蔻散里面,草豆蔻、干姜、炙甘草是方中的温中燥湿药。
草豆蔻,其性味辛、温,具有较强的燥湿、温中、行气的功效。搭配方中性味辛热,温中驱寒的干姜,性味甘温。
温中补脾益气的炙甘草,能够很好地驱散脾胃寒邪,补充脾胃阳气,清利中焦湿邪,恢复其运化水液、腐熟水谷的功能。为消食药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。
神曲、麦芽则是方中消食的药。
神曲是由青蒿、杏仁等药与面粉混合后发酵而成的,其性味甘、辛、温,归脾胃经,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消食药,针对各种类型的食积都具有很好的消食和胃功效。
麦芽性味甘、平,行气消食,健脾开胃,对淀粉类的食物有很好的促进消化的作用,涉及米面薯芋等导致的食积腹胀,常常会用到麦芽。
方中还有一味苦杏仁,性味苦、微温,具有很好的降气、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的功效。
除此以外,苦杏仁的温润之性还可以缓和草豆蔻、干姜等温中燥湿药的大辛大热,防止燥热太过。
通过豆蔻散的温中、燥湿、消食、理气,脾胃的食积能够得以清除,腹胀腹满症状减轻,脾胃阳气恢复,腐熟水谷功能正常,吃饭的胃口就回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