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中秋节,一群广东“同袍”身着汉服,手持花灯,在珠江游船上共赏明月,同享佳节。这赏心悦目的一幕在近几年传统节日里频频上演。在汉服圈,汉服爱好者们亲切地互称“同袍”,资深同袍还会戏称自己是“老袍子”。
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,—年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由1.9亿元大幅上升到63.6亿元,预计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预计达.4万人,中国汉服销售规模将突破亿元。
小众服饰飞入寻常百姓家
年,是汉服圈关键的一年。数据显示,这一年,汉服销售规模达到45.2亿元,同比增长.5%。年虽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,销售规模为63.6亿元,但市场依然辽阔。
同袍们也深刻感觉到了这种变化。“年,汉服产业的发展绝对是井喷式的,其实早在—年,汉服圈已有逐渐火热的迹象,到了年,在流量和资本的加持下,汉服产业迎来了爆发。”知名汉服社群“汉服广东”负责人谢嘉妍告诉羊城晚报记者。
这一年发生了什么?这一年,一位身着汉服的“不倒翁小姐姐”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游览,被游客抓拍照片并发在抖音上,瞬间获得数百万点赞。这一年,大量博主拍摄便装“瞬间”变汉服的短视频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。这一年,海外留学生发起了“汉服环球旅行”活动,汉服热度迅速燃向全球。
汉服“破圈”的背后是越来越庞大的汉服爱好者和消费者群体。数据显示,—年,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连续三年保持70%以上的高增长。年,中国汉服爱好者达到.1万人,同比增长74.4%。
当国风潮流遇到资本入局
市场热闹了,汉服从业者也感受到了产业和资本的热度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逾6成的汉服相关企业(全部企业状态)于近5年注册,年汉服相关企业新增0家,年新增余家。也有机构预计,年汉服市场规模将近百亿元。
“新入局者很大一部分是嗅觉敏锐的资本和传统女装品牌。”谢嘉妍告诉记者。此前,汉服商家大部分由资深“同袍”转变而来,比如重回汉唐、汉尚华莲。但在年前后,以广州外贸女装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女装厂商进入了汉服产业链,这些厂商对服装生产销售环节十分熟悉,更采用美妆、时装等快销品的电商模式做汉服,利用产业链优势把汉服平均价格降下来,为汉服“破圈”又添了一把火。
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去年“双十一”期间斩获天猫淘宝销售总额桂冠的品牌十三余。这个品牌成立于年,由两个生于、年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小豆蔻儿和路洋创立。尽管创始人也是资深同袍,但十三余从诞生之日起就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。首先是脱胎于传统的网络红人+电商模式,利用网红和社交媒体为品牌带来流量出圈,同时积极接触资本。今年4月,十三余关联公司杭州达哉文化有限公司获得A轮过亿元融资,投资方为正心谷资本、哔哩哔哩和泡泡玛特。
汉服体系丰富繁杂,款式和场景需求不同,做工面料、图案纹样等元素也有所不同,因此价格从几十元到数万元不等。一套原创汉服需要经历最初方案策划、设计师绘图、制版、选料、工厂制衣、绣花厂刺绣,到成品样衣、批量生产,最后上新开卖。“产业链上哪一个环节掉链子,都可能让企业的心血打水漂,所以产业链具备竞争力的企业,才能在汉服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。”谢嘉妍表示。
十三余似乎就深谙这一点。通过品牌影响力,十三余深度整合数字供应链,通过“敏捷开发”的形式创造更多创新版型和更短产销周期,屡屡打造汉服爆款,并将一套汉服价格压低至数百元,以走量取胜。与之相比,高端汉服品牌如明华堂,其定制化的妆花衣袍套装售价最低也要元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