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,14岁的潘玉良跟随一个男人来到一座阁楼前,男人对潘玉良邪魅一笑:“走,带你去戏台玩玩。”谁知刚一进去,一个妇女摇动着婀娜的身子叫唤道:“欢迎来到怡春院!”
年,潘玉良出生在古城扬州的一个贫民人家。一岁时父亲去世,两岁时姐姐也死了。在她八岁时唯一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。孤苦伶仃的她最终被舅舅收养。
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”。十四岁的潘玉良亭亭玉立,舅舅看到后竟动了歪心思,将潘玉良哄骗到了青楼买了。从此,潘玉良成了怡春院里的一名“雏妓”。
这对年少的潘玉良来说打击很大,她几次想寻死一了百了,但都被阻止。渐渐地,潘玉良开始接受现状,放弃了寻死的想法,了无生气地重复着每一天。
直到那一天那个人的到来,彻底改变了潘玉良的生活。
在潘玉良17岁那一年,海关都督潘赞化来芜湖上任。当地*府和工商各界人士为了讨好这个新官,特地张罗盛宴庆祝他的到来。商界会长想带潘赞化去怡春院玩乐,潘赞化本想拒绝,但在会长的哄骗下最终还是进去了。会长特地点了潘玉良出来唱曲,谁知这一唱竟改变了潘玉良的一生。
“不是爱风尘......莫问奴归去。”
这一曲《卜算子》唱出了潘玉良坎坷的过往生活,也饱含她对于命运不公的无奈。曲调中对幸福的向往打动了潘赞化,她沉醉在乐曲中良久,回过神后问潘玉良:“这是谁的词”。潘玉良回答道:“一个和我有同样命运的人的。”潘赞化觉得这个女子有点意思,之后便与潘玉良有了联系。
在一次游芜湖的过程中,潘玉良渐渐被潘赞化的博学和平易近人所吸引,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意。慢慢地天黑了,潘赞化让车夫送潘玉良回去,但潘玉良不想回到那个满是痛苦的地方,于是恳求道:“大人,求求您,留下我吧!”潘赞化看到她泪水盈盈的样子,便答应了她。
了解了潘玉良的身世后,潘赞化对这个烟花女子产生了同情与怜悯,但却并未因此看轻她。
潘玉良十分感恩潘赞化的帮助,想到潘赞化,她就感觉精神振奋,于是她走到桌前,找了一张纸,开始画她最喜爱的莲。
第二天潘赞化出门,到了天黑还没回来,潘玉良很是担心,因此她试图通过唱曲缓解内心的忧虑。
“溪中春水清,岸上春花明。”
正唱着,突然门开了,潘玉良喜出望外,跑去门边迎接潘赞化:“大人,您回来了!”激动之情溢于言表。
“我早到了,听你曲子好一会儿了,唱得不错。”
潘玉良腼腆地笑了笑。
他们一起走到桌前,潘赞化看到了桌上画的莲,感到很惊奇:“过人的天资,天生的艺术素质!”他赞叹道。
潘玉良对于潘赞化的认可感到很开心。
之后和潘赞化的相处让潘玉良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男人了,潘赞化在与潘玉良的相处中也对这个女子也产生了爱慕之情。于是潘赞化娶了潘玉良为妾。为了表达对潘赞化的爱,潘玉良还特地将姓改为“潘”(原来叫张玉良)。
潘赞化看到那个莲后觉得潘玉良很有绘画天分,所以为她请了教师。
潘玉良从青楼女子变为潘赞化的妾室,生活顿时美好起来。但她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头脑,反而发奋图强地跟随老师学习绘画。老师每天给潘玉良上三小时课,其余时间潘玉良勤奋练习,如饥似渴地学习,水平长进之快令老师都感到惊叹。
之后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,但当时国内风气并不开放,她的画作一时不为人们所接受。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:去法国学习绘画技术。潘赞化也愿意支持玉良的选择。
潘玉良在法国一步步地追求着自己的绘画理想,也一点点地得到更多人的认可。
在毕业仪式那天,潘玉良遇见了自己母校校长刘海粟。刘校长对潘玉良如今的绘画技术十分认可,于是聘任她为上海美专绘画研究室主任兼导师。
潘玉良兴冲冲地回国,高兴自己又能和赞化见面了。可回到国内后她发现自己曾经的经历一直被人瞧不起,她难以忍受他人对她的诋毁与指责。终于,她再次踏上回法国的邮轮。
可谁知这一次与潘赞化的分离,竟是永别。
潘玉良继续在法国精进绘画技术,打磨作品,名声也越来越大,可她与潘赞化的联系,却越来越少。直到某一天,一个叫王萍的女士给她带来潘赞化的消息,而这消息,竟是死讯!
赞化的死给玉良很大的打击,本想回国的念头也在一瞬间消失了。
几年后,潘玉良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,她将随身携带的怀表和与赞化的合影交给身旁的王守义,用尽最大的气力说:“兄弟,多少年来,有劳你照应,现在我不行了,这两样东西,请你带回祖国,转交给赞化的儿孙们。还有那张自画像,也带回去,就算我回到了祖国。拜托了!
说完,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。
加油啊阿飞
潘玉良一生既有坎坷,也有幸运。她遇到了潘赞化,这改变了她的一生。可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努力,她也不会有如此成就。因此对我们而言,幸运暂时没降临到我们身上没关系,坚持地去努力付出,这样才能在幸运来临时抓住机遇,改变人生。
对此,你怎么看呢?#九月打卡挑战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