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人愿意娶,是因为没男人敢娶啊,别说是清朝,放到现在你了解了宫女的情况,也没人敢娶!
看清宫剧的时候,你会发现电视剧里那些宫女好像个个都闭月羞花,能歌善舞,甚至机智过人。
如果这是真的话,那应该宫女是非常受欢迎的,也不会存在没人娶的问题,但影视剧毕竟是用来取悦大众的娱乐,都是经过美化的。
真实的情况是,清朝的时候,这些“能歌善舞”的宫女们,却有着无比凄惨的一面,而且再穷的人都不愿意去娶宫女?这是为何呢?
首先宫女制度不是清朝才有,从封建王朝开始就已经诞生了,从秦朝到清朝,那些达官贵族为了彰显自己的高贵身份,滋生出宫女这一封建产物。
但宫女也不是那么好当的,选拔制度十分严苛,一般宫里会一年举行一场,不是人人都能参加的,必须五官端正、行动敏捷、口齿清楚的女子才有机会。
其次,皇帝要求宫女年龄必须是虚岁11岁以上,乾隆年间对选宫女的年龄放宽到二十八岁。
太小的不要,太大的也没机会,基本上保证选进来的都是年轻貌美,处于豆蔻年华的女孩子。
过了这关还只是初选,接着就是复选阶段,这个阶段就是从这些女孩的家庭背景去挑选,像不同身份背景的宫女,当然能服侍的人也就不一样。
清朝后宫嫔妃位分为八个等级:皇后(正超品)、皇贵妃(正一品)、贵妃(从一品)、妃(正二品)、嫔(庶二品)、贵人(从七品)、常在(庶七品)、答应(从十品)
像后宫里贵人或者以上级别的宫女要求是官员、世家的女儿,而常在、答应的侍女则只能来自低出身者。
过了初选复选后,就是开始进行一个上岗前的培训了,宫女主要是由宫里内务府管理,均为上三旗包衣,他们会教她们各种皇室的礼仪规矩。
经过培训后,就正式开始上岗,这些宫女就会被分配到各自的皇帝嫔妃身边,在清顺治帝之前,宫女都要服侍到嫔妃去世,才有可能离开皇宫,可以说基本一辈子都搭在宫里了。
到了清顺治帝时,才取消了这一苛刻的规定,让宫女到一定年龄就可以出宫回乡,但基本上出宫也是25岁出头了。
普通的宫女一般住在宫门附近的小屋,每个小屋里有十个人轮流着守值,当然他们也是有休息放假的,宫女的家属每个月可以进宫看望一次。
她们在宫里也是有工资领的,大概4两到20两,每年还可以得到绸、棉、纱等赏赐,碰上运气好的,被皇帝皇子看上的,也有可能成为灰姑娘,飞上枝头变凤凰。
像明嘉靖年间,泥瓦匠家庭出身的李彩凤,就被嘉靖皇帝的儿子裕王看上,也就是后来的隆庆帝,不仅成了皇妃,生下的儿子还成了万历皇帝。
当然像这样华丽转身的宫女,是极其少数的,大部分都是整天被使唤着各种端茶倒水,洗衣擦地,没完没了干着累活脏活。
等你熬到了出宫的年龄已经25岁以上了,肯定有人问,这个年龄不是很年轻吗,那为什么出宫就没人愿意娶呢?
一,年龄太大,没人愿意娶大龄剩女
康熙16年,规定宫女出宫的年龄是0岁,直到雍正时期,才调整为25岁即可出宫。
这个年龄可能对现代来说也才刚大学毕业没几年,但放在古代早婚早育的封建理念下,这已经是大龄剩女了,古代人寿命也不过50多岁,这个年龄已经成为超级”大龄剩女”。
古时像春秋时期或汉唐时期,为了增加国家人口,就规定普通百姓女儿17岁还没出嫁,当爹的还有可能坐牢房,甚至还有根据剩女的年龄级别,逐级增加税收的金额*策。
所以宫女到了出宫的年龄已经是基本很难找到婚娶的对象了,而且清朝是因为当权者是满族人,所以这些宫女选拔只挑选满族的旗人家庭,这样一来就限制了挑选宫女的范围。
再加上清朝实行的“旗汉不通婚”的*策,本来旗人婚嫁对象就已经有限了,出宫年龄就更让她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了。
而且年龄大意味着生育能力弱或者丧失生育能力,古时医疗条件落后,婴儿的存活率也就更低了,所以古人早婚早育不是不无道理的。
二,高强度工作,普遍身体太差
在《宫女谈往录》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:“我们在宫里的生活,可以用4个字把它概括下来,那就是真哭假笑。”
在那个礼数繁杂的封建王朝里,这些身份低微的宫女每天服侍都像如履薄冰,战战兢兢生怕不小心犯错招来灭顶之灾。
加上长期的封闭式管理劳作,导致她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压抑,不能随便说话,不能开心谈笑。
还有打饱嗝和出“虚恭”都是大不敬之事,若有违反者受罚挨打、丢掉差事。
每天天还没未亮,就得早早起来开始一天的干活了,端茶倒水服侍主子,还得干各种杂活直到深夜才能休息。
更残忍的是,因为宫中没有厕所,而主子的恭桶宫女是不敢使用的,她们只能又困又饿又累熬一整晚。
清朝还有个宫廷忌讳,那就是睡觉必须侧着睡,不能仰面朝天,因为这样会冲撞神灵,如果睡姿不对,这些辛苦一天的宫女还得挨不少打。
可能很多人觉得她们在宫里吃的应该也不差,但事实却是,她们不仅每天要提心吊胆的工作,连吃顿饱饭都是奢望。
主要是因为内务府的腐败造成的,导致宫女们被剥削也成了常有的事,一位曾在慈禧身边伺候的宫女的话说:“五六年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。”
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和食不果腹,她们甚至还要在空闲时绣一些丝织品,托人送到宫外去卖,以换点钱贴补开支。
而长时间的劳累和压迫,精神压力过大,让宫女的身心受到摧残,各种身体疾病也随之而来。
简单来说就是气虚血亏,月经不调等症状,这种病是因为精神高度集中,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。
不能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,更严重的是很多宫女也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,在封建思想里,无法生育的女子注定会被人嫌弃。
因为身份低贱,她们是没有资格去看病的,生病长期没有得到调理和治疗,还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和钩心斗角。
身体累垮是迟早的,这样一个病躯,谁又敢娶回家呢,很多宫女都熬不过生育这一关。
这种压抑的环境中生活,宫女已经形成了自己生活模式,性格谨小慎微,很难融入寻常人家
三,和太监对食,遭人嫌弃
这些宫女们从豆蔻年华就来到宫里,长期深困在皇宫之中,很多宫女也渴望男女之情。
但偌大的皇宫里,除了皇帝外,也就只有太监这个群体成了她们的选择,太监跟宫女一样都是苦命人,他们也渴望得到温暖。
这两个弱势群体,因为有相同的苦难经历,让彼此都十分同情彼此,于是一些宫女开始和太监结为夫妻,此事被人称为“对食”。
其实对食,就是相对而食,也就是坐在一起吃饭的意思,太监和宫女长期待在深宫里,没有体验过正常夫妻的生活,会十分向往。
同时,也是为了让自己寂寞无聊的日子,有一份羁绊和依靠,再多一些色彩,于是便结成一对,像日常夫妻一样共同生活。
说白了,无非就是想从彼此身上,获得情感方面的慰藉,所谓“宫掖之中,怨旷无聊,解馋止渴,出此下策耳”,对食现象早在汉代就有记载。
因此,就算最后出宫了,这些宫女也会因为对食这样的经历,受到宫外百姓的嫌弃。
四,眼光高,性格傲慢
由于长期在皇宫生活,加上每天服侍皇家贵族,见惯了各种达官贵族,看遍了皇家气象,因此眼光也甚高,出宫后自然也看不上寻常百姓家。
但正常的大户人家都是讲究门当户对,找的都是小家碧玉,而不是眼光甚高又人老珠*的高龄宫女。
剩下的都是光棍和贫苦农民,宫女也不大会心甘情愿嫁,加上普通百姓家庭粗茶淡饭的生活,宫女大概率也是过不下去日子的。
总的说,宫女并不是不想嫁人,而是男人不敢娶也娶不起,她们的命运从踏进皇家大院里开始已经注定了。
宫女制度是封建王朝的产物,也是宫廷锦绣堆下的一段痛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