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
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
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
陌上花开,时光清濯,正是在那一季的一个午后,她降生在山东章丘明水镇的老家。明水湖清澈如许,小亭台迎风而立,雨入潇湘,激皱一池春光。
如小小一枚春枝,四肢柔软,轻盈粉嫩,裹着浓浓的喜意,她就这样潜入李氏书香门第。历史学家缪钺先生在《诗词散论》中有提:“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,灵襟秀气,超越恒流”。可见,李清照的母亲亦是饱读诗书,才性淑真。滋养于如此才学的家世,李清照自咿呀学语之时,就日日熏陶于书香之中,勤读百家经典,研习古时诗文。得益于墨香的她,只管消受诗之绚丽、
词之丰饶。
古时的少女时光不同于现在。封建制度下,传统女性一代代沿袭陋俗,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”。还曾记得《红楼梦》里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,原本是自幼习得四书五经的才女,却因懂得俗世之约束而在回答祖母的提问时,暗自更改了事实,只说自己“稍读得两年书识得一些字”罢了。
可在李清照的这首词里,竟是“沉醉不知归路”。这样看起来近乎有些放荡的行为,源于李清照家人开阔的胸襟与頗有远见的视野。
这一首《如梦令》旨在忆昔。寥寥几句,随心而出,但读来竟是句句清丽,富有一种自然之美。纯真,灵动,俏皮,鲜活与人前。读罢,使人可见一个日暮时刻、一位乘兴而来的少女。看当时的景色:碧水清波,荷塘暮色,宛如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。晚风袭来,暗香浮动,李家初长成的少女嬉戏水上!只见她哼着江南的小调,笑语盈盈坐在小船上,追赶那一路斜阳。小浆从水面划过,激荡起层层涟漪,映衬着最后一丝暮光,浅浅地泛起光泽,剔透晶莹。
好时光啊,莫失莫忘。日薄西山,她知道改回家了。然而池中莲叶田田,游鱼戏水正欢,水道变得曲折。未尽性的她,竟误入藕花深处。心慌意乱,急急划桨争渡,却意外打破沉睡的湖,惊得十几只白色的水鸟,一齐腾空而飞。
这一首不足四十字的小令,将李清照当日尽兴游玩的美好时刻完整地雕刻下来,并流传至今。整首小令一气呵成,读来酣畅淋漓,虽是表现酒兴游憩之作,却丝毫不显扭捏矫情。相必李清照当时写此词,必是受用于游玩,故信手拈来,自得其乐。
而此令,是年方十六的她,初试墨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