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蔻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我国古代对人的年龄是如何称呼的
TUhjnbcbe - 2022/9/20 8:39:00
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 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9%83%91%E5%8D%8E%E5%9B%BD/3725442?fr=aladdin

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,在看古装电视剧和古文中,或多或少接触到人物的年龄,他们对各个年龄阶段或年龄点的人称呼严格区别于现代,甚至读过去一脸懵。比如:豆蔻、耳顺、期颐等等。当然,不是所有古人都会如此称呼别人的年龄,这些称呼的使用者多为士族阶级。古代将人大致化为士、农、工、商四级,而士是读书人,“学而优则士”,因此,这些称呼的使用者多为读书人、文化人。读书人总有读书人的语言文化,下面我将这些读书人对人年龄称呼的语言进行整理和翻译,希望能增进读者对该领域文化的了解。

按人年龄由小到大的顺序,常见的年龄称呼有:

1.初度/赤子:皆指初生的婴儿。初度,见屈原的《离骚》:“皇览揆余于初度兮,肇锡余以嘉名。”赤子可见《尚书·周书·康诰》:“若有疾,惟民其毕弃咎。若保赤子,惟民其康义。”唐·孔颖达疏:“子生赤色,故言赤子。”

2.襁褓(qiǎngbǎo):亦作“襁保”、“强葆”,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。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。很显然,古人这一称呼采用了借代的手法来称呼不满周岁的婴儿。汉·贾谊《新书·数宁》:“发子曰:‘至治之极,父无死子,兄无死弟,途无襁褓之葬,各以其顺终。’”宋·*庭坚《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》诗:“白头晏起饭,襁褓语呕哑。”

3.龆龀(tiáochèn):儿童换齿。《韩诗外传》:“男八月生齿,八岁而龆齿;女七月生齿,七岁而龆齿。”即指七八岁的儿童。

4.垂髫(tiáo):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。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,因此以“垂髫”指童年或儿童。

5.*口:十岁以下的孩子。

6.幼学:十岁。《礼记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”郑玄注:“名曰幼,时始可学也。”后因称十岁为“幼学之年”。

7.金钗之年:女孩十二岁。

8.总角: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。《礼记内则》:“拂髦(máo),总角。”郑玄注:“总角,收发结之。”后因称童年时代为“总角”。

9.豆蔻(kòu):本是植物名,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。杜牧《赠别》诗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“豆蔻年华”。在此我特别强调豆蔻所指的性别必须是女性,十三四岁的女性。

10.及笄(jī):女子十五岁。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,用笄贯之,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。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,如“年已及笄”。

11.束发:男子十五岁。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(jì),因以为成童的代称。汉·贾谊《新书·容经》:“古者年九岁入就小学,蹍小节焉,业小道焉;束发就大学,蹍大节焉,业大道焉。”

12.志学:十五岁。《论语》,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......”

13.破瓜:指女子十六岁或人在六十四的年龄。该词语有三层意思,一指十六岁,二喻女子破身,三指六十四岁。第一层,旧时文人拆“瓜”字为二八字以纪年,谓十六岁,诗文中多用于女子,特指女子十六岁。第二层,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,今一十九岁,七年之内,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,一个个情迷意荡,破家荡产而不惜。”显然与年龄无关。第三层是基于第一层的古人拆字,“瓜”字拆为二八,第一层做加法,为十六,第三层作乘法,为六十四,所以也特指六十四岁的年龄。《通俗编》:“若吕岩赠张洎(jì)诗‘功成当在破瓜年’,则八八六十四岁。”所以,界定该词语的年龄指代,必须结合语境来慎重加以区分。

14.碧玉年华:指女子十六岁。出自唐·李群玉《醉后赠冯姬》诗:“桂影浅拂梁家熏,瓜字初分碧玉年。”

15.桃李年华:女子二十岁。语出明徐渭《又启严公》:“誓将收桑榆之效,以毋贻桃李之羞,一雪此言,庶酬雅志。”

16.弱冠:男子二十岁。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,以示成年,但体犹未壮,还比较年少,故称“弱”。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的年龄。

17.花信年华:女子二十四岁。宋·范成大《元夕后连阴》:谁能腰鼓催花信,快打扬州百面雷。

18.而立:三十岁。《论语为*》:“三十而立。”后因称三十岁为“而立”之年。

19.不惑:四十岁。《论语为*》:“四十而不惑。”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。

20.知命/知天命:五十岁。《论语为*》: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。后人因以“知命”为五十岁的代称。

21.耳顺/花甲:六十岁。《论语为*》:“六十而耳顺。”何晏集解引郑玄曰:“耳闻其言,而知其微旨。”后以“耳顺”为六十岁的代称。古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,六十为一循环,古以此法纪年,六十年周而复始。后用“花甲”指六十岁,如:年逾花甲。

22.古稀:七十岁。杜甫《曲江》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后因用“古稀”为七十岁的代称。

23.喜寿:七十七岁。因“喜”的草书近似竖写的“七十七”故称。

24.杖朝:八十岁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八十杖於朝。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。

25.米寿:八十八岁。因“米内”字拆开来刚好是数字“八十八”故称。

26.耋(dié):七十至八十岁。毛传:“耋,老也。八十曰耋。”《左传僖公九年》:“以伯舅耋老,加劳,赐一级,无下拜。”

27.耄(mào):八十至九十岁。《礼记曲礼上》:“八十、九十曰耄。”

28.耄耋:八十至九十岁。

29.鲐(tái)背之年,九十岁。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,因而引申为”高寿老人“之意。值得注意的是,鲐背并非指”鲐鱼的背部“,而是指”背部像鲐鱼(的老人)“,进而泛指老人。

30.白寿:九十九岁。因“白”子乃“百”字缺“一”,故称。

31.期颐:一百岁。《礼记曲礼上》:“百年曰期颐。”孙稀旦集解:“百年者饮食、居处、动作,无所不待于养。方氏悫曰:‘人生以百年为期,故百年以期名之。’”后因称百岁为“期颐”。

32.茶寿:一百零八岁。,因“茶”字的草字头即双“十”,相加即“二十”,中间的“人”分开即为“八”;底部的“木”即“十”和“八”。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“八十八”,再加上字头的“二十”,一共是“一百零八”,故名。

33.花甲重开:一百二十岁。

34.古稀双庆:一百四十岁。乾隆皇帝五十大庆时,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。参加者有位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。乾隆以其年龄为题出句:花道甲重开,外加三七岁月;纪晓内岚对道:古稀双庆,又多一个春秋。

在以上的归纳中,需特别指出的是,没有特别指出性别的,在古代一般指男性,因为我国的奴隶社会、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。在人际交往中,选择正确、适当的称呼,反映着自身的教养、对对方尊敬的程度,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,因此对它不能随便乱用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我国古代对人的年龄是如何称呼的